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2章 初平四年(1 / 1)

(这两章比较连贯,一起发)

“啊?”

“什么?”

“太原太守?”

郭汜一脸惊喜的指着自己。

“我吗?”

“对,你。”

张新点头微笑,确认道:“太原太守,你可愿意?”

并州之地,自从张懿战死之后,除了张新短暂的做了个把月并州刺史以外,就只有丁原和董卓了。

丁原的下场不消多说,董卓的那个州牧也没实际上任。

等他进京之后,朝廷就一直乱到了现在。

再加上南匈奴叛乱,并州大部都已沦陷,朝廷也就没有再任命刺史或者州牧。

也就是说,目前的并州实际上是个无主之地。

否则张杨一介小吏,当初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纠集军队去打上党,想要趁乱成为一路诸侯。

并州混乱,偏偏战略位置又很重要。

从上党向东,穿过滏口陉,就是张新的大本营邺城。

上郡那边,匈奴人也可以通过无定河,沿着黄河南下,出禹门口,直取长安。

不过,匈奴、鲜卑虽然时常劫掠,可游牧民族并不擅长经营农耕地区,基本都是抢一把就走,不会长久占据汉人城池。

全面收复并州,以眼下的条件来讲,并不成熟。

但太原的西南方向有河东作为后援,收回这里,还是能做到的。

拿下太原之后,东南方向的上党郡就会处于张新势力的四面包围之中,传檄可定。

两郡之地,唾手可得。

张新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郭汜这人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咋地,却也算得上是一员猛将,武力值不低。

别的不说,当初西凉f4反攻长安之时,他就曾找吕布单挑过。

虽说最后的结果是被吕布捅了一下,可他能活着回来,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况且郭汜在长安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若是放在朝中,以他那种粗猛性格,迟早被人找到借口清算。

把他派出去镇守边疆,离朝廷越远,他的性命也就越安全。

“末将愿意!”

郭汜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闻言没有丝毫迟疑,当即点头应下。

“只是......”

郭汜迟疑道:“并州混乱,匈奴、鲜卑肆虐。”

“末将自贬之后,麾下只有一部兵马,怕是......”

后面的话,他没敢再继续说下去。

他怕张新以为他这是在趁机索要兵权。

“莫慌。”

张新微微一笑,“我既让你出镇太原,自会给你派去帮手,不会让你为难的。”

“敢问君侯如何安排?”

郭汜连忙问道。

“我有一妻弟,名为王凌,乃是祁县王氏之子。”

张新笑道:“祁县王氏,太原名族,有他们襄助,你守住太原之地,不会太难。”

“祁县王氏?”

郭汜支吾道:“那......那不是王司徒的宗族么?”

张新翻了个白眼。

“王司徒是你杀的?”

“当然不是了!”

郭汜立马反应过来,一脸苦相,“明公,你是不知道啊,当初我一直在劝李傕不要杀王司徒,他不听啊......”

“那不就是咯?”

张新双手一摊,“其中缘由,我会和王凌说清楚的,你就放心吧。”

“这......”

郭汜犹豫不决。

“这样吧。”

张新安抚道:“若他想不清楚,我自会派别人助你。”

王凌素来有智,又是本地人,和张新有亲,既能辅佐郭汜掌控太原,也能作为监视。

郭汜到了太原,若有图谋不轨之心,王凌立马就能联合当地大族,把他给弄死。

可张新也怕王凌把王允之死的账,记在所有凉州人的头上。

太原若失,河东、上党震动,也会间接影响到邺城和长安的人心。

如此重要之地,守将可不能内斗。

实在不行,张新宁愿换人,也不会冒险去用王凌。

“全凭明公做主!”

郭汜大喜。

安排完郭汜,张新转头看向樊稠。

樊稠心中不由升起一丝期待。

有郭汜这个太原太守的任命在,他基本上已经确定。

张新是真的讲信用,在想办法保住他们这些凉州人。

郭汜都能得一郡太守,他呢?

“樊稠。”

张新开口道:“安定太守一职,你可有兴趣?”

凉州有四个郡的边界和关中接壤,从北到南分别是北地、安定、汉阳、武都。

其中北地郡有黄土高原的阻隔,外敌不太可能从这个地方入侵。

汉阳、武都方向的敌人进入关中,都要经过陈仓。

只要守住了陈仓,就相当于守住了关中的西大门。

张新打算让麴义去守这里。

麴义出身凉州,熟悉羌人战法,陈仓又是一等一的坚城。

就连诸葛亮拿这里都没什么办法。

凉州诸侯若敢来犯,必教他大败而归。

剩下的,就只有安定郡了。

萧关便在这里。

它还有两个别名,叫做高平城或者第一城。

之前刘宏试图收复凉州之时,便让董卓守在这里。

张新现在还没足够的力量,把手伸进凉州太远。

但至少要把萧关以南的那几个县拿下,保证关中的安全。

樊稠出身凉州,去守萧关最为合适。

当然了,如此重要之地,张新也不会放心让樊稠一个人去守。

他打算把徐荣一起派去。

到时候樊稠守萧关,徐荣守临泾。

若有不对之处,徐荣随时可以切断樊稠的补给。

“安定太守?”

樊稠想了想,觉得不太满意。

凉州混乱,那破地方的太守有什么好做的?

然而他也和郭汜一样,在朝中得罪的人比较多,不太适合留下。

张新实控的那些富庶之地,怎么着也轮不到他这个降将去享用。

樊稠思来想去,觉得这已经是张新能给他最好的安排了。

反正有关中的十几万大军在,他拿下安定并不困难。

怎么说也是一郡太守,天高皇帝远的。

他是凉州人,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明公安排,自然妥当。”

樊稠点头应下,“只是末将麾下......”

他的问题和郭汜一样,裁军之后兵力不足,在同样混乱的凉州明显不够用。

“我会安排徐荣与你一起,出镇安定。”

张新画了个大饼,“我也知道,凉州苦寒,让你镇守此地,十分辛苦。”

“放心,待你日后立下功劳,我定给你转一美郡太守。”

“多谢明公!”

樊稠大喜。

没问题了。

樊稠心里也知道,他作为一个降将,在现阶段肯定是没有独镇一方的资格。

徐荣和他同为董卓麾下部将,天然有就一条纽带。

张新肯将徐荣派来和他搭档,已经很有诚意了。

这张饼,他樊某人吃了!

安排完郭汜和樊稠,该轮到张绣了。

张新给他许了个杂号将军。

张绣不比郭、樊二人。

这孩子老实。

自从上次被俘,张新把他放了之后,他就一直记着张新的警告,不敢劫掠百姓。

没有劫掠,自然也就不会得罪人。

那就没有必要放出去了。

张绣对这个安排十分满意。

“多谢明公!”

正事说完,该吃饭了。

张新令人上来酒肉,拉着三将吃吃喝喝。

吨吨吨吨吨

一场酒喝完,众人的关系顿时近了许多。

酒足饭饱之后,众人各自散去。

张新在董白的搀扶下,回到后宅。

“张子清......”

董白拿出小皮鞭,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张新。

半个时辰过后,张新呼吸急促的从董白房里出来。

“老典!老典!给老子打冷水来!”

“呼......”

张新面色潮红,“还有两天就过年了,我忍......”

两日时间,一转而过。

长安城内,百姓熙熙攘攘,到处都是爆竹炸裂的声音。

过年了

张新带着董白,领着亲卫去到城外大营,将众将都召集起来,一起吃了个年夜饭。

“来来来,喝完这一杯,还有一杯。”

“再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

帐中气氛热络,众将纷纷向张新敬酒,口中说着祝福的话。

士卒们也是杀猪宰羊,大快朵颐,狠狠地饱了顿口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张新见众人都喝得差不多了,走出帐外放风,顺便把王凌叫了过来,将辅佐郭汜出镇太原的事说了一下。

“姐夫......”

王凌一听就不乐意了,“伯父之死,此人乃罪魁祸首也。”

“姐夫为大业,不杀此人,凌可以理解。”

“可若是要让凌辅佐此人,断无可能!”

“杀伯父者,李傕也。”

张新搂着他的肩膀,“如今李傕已经授首,伯父大仇业已得报。”

“我都问过了,郭汜与此事实无关联,相反,他当初还拼命劝谏李傕,让他不要杀伯父。”

“彦云,你莫要将李傕一人所为,算到所有凉州人的头上。”

“我素来看重于你,你莫要让我失望啊......”

王凌闻言,眉目一阵纠结。

“姐夫此言当真?

“来!”

张新突然抬头,大声喊道:“郭多,文和,你二人过来一下。”

郭汜和贾诩闻言走了出来。

“明公。”

“此乃彦云,哦,就是王凌。”

张新将王凌介绍给二人,“之前和你们说过的。”

“见过王公子。”

贾诩立刻就明白过来,向王凌行了一礼。

“这是凉州名士,贾诩,贾尚书。”

张新向王凌介绍道。

“小子王凌,见过贾尚书。”

王凌不敢怠慢,连忙回了一礼。

且不说贾诩在朝廷里的人望,单是他的年龄,王凌就得尊重一下。

“这是郭汜。”

张新又介绍道。

王凌瞬间垮起个批脸。

“郭将军。”

“王公子。”

郭汜心中忐忑。

张新巴拉巴拉

“文和你说,是不是这么回事?”

“确实如此。”

贾诩点点头,看向王凌,叹了口气。

“王司徒德高望重,郭将军素来敬之。”

“昔日李傕欲杀王司徒之时,郭将军曾数次劝谏,奈何李傕不听。”

“是啊是啊。”

郭汜如同小鸡啄米一般,疯狂点头。

“李傕狗子,刚愎自用,我实在是劝不动啊......”

王凌面露迟疑之色。

“果真?”

“汉人不骗汉人。”

贾诩面不红,心不跳。

郭汜求情,那必然是没有的。

可杀王允一事,他也确实没有参与。

王凌看着贾诩,见他一脸坦荡,又将目光转向郭汜。

郭汜搓手手。

贾诩轻轻踢了他一脚。

呆子,说话。

郭汜反应过来,忙道:“我受明公厚恩,委以重任,自当誓以死报。”

“只是我才疏学浅,怕是力有不逮,正需王公子这样的俊杰辅佐。”

“况且太原之地,也是王公子的家乡嘛......”

郭汜嘿嘿一笑。

“王公子,你也不想家乡天天被匈奴、鲜卑侵扰吧?”

“这......”

王凌迟疑了一会,抱拳道:“凌愿辅佐郭将军镇守太原。”

眼前的这三个人,一个是他姐夫,不会坑他。

另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名士,不会说谎。

剩下的那个,态度如此恳切,确实不像坏人。

既然如此,镇守家乡,他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

“得了。”

张新见王凌应下,心中十分开心,哄了他们一会,又将樊稠和徐荣叫了过来。

这俩人就没什么矛盾了。

徐荣当即应下。

“必不负明公所托!”

“好!”

张新哈哈大笑,回到帐中,继续与众将喝酒。

接下来只要等到裁军过后,在朝堂上走个流程就行了。

西凉兵之事,定了!

张新在营中喝得昏天黑地,直到夜色已深,才在亲卫的护送下,回到了大将军府中。

“哕......”

张新坐在床上,吐得稀里哗啦。

典韦一手托着木盆,一手不断拍打着张新后背。

董白端来一碗醒酒汤。

张新接过,吨吨吨吨吨

“呼,好多了。”

张新恢复了一些神智,擦了擦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行了,你们都去休息吧,我这里没问题了。”

“哎。”

典韦起木盆走了出去。

“主公有事就唤一声。”

“好。”

张新点点头,看向董白,笑道:“你怎么还不回去歇息?”

“张子清,哦不,夫君。”

董白眼波流转。

“过年了。”

“嗯,是。”

张新点点头,感慨道:“又是一年过去了。”

“现在,初平四年了啊......”

“嗯,初平四年了。”

董白轻咬嘴唇。

“我及笄了。”

张新瞬间清醒不少,看向董白。

及笄。

成年了哦。

董白微微低头,往张新怀中靠去。

张新伸手,向他馋了许久的粮仓探去。

很润。

“嗯......”

董白双眼微闭,发出一声轻哼。

典韦倒完呕吐物回来,就听到房内传来一阵奇怪的死动静,连忙四处挥手。

走走走,都走。

寅时三刻,张新从床上爬了起来,顿觉浑身通透。

董白微微打着呼噜,显然是在做着美梦。

张新很想倒头就睡。

可惜,今天是正月初一,他得上大朝,给大侄子拜年。

“古代这破官就不是人能当的,妈拉个巴子,半夜三点就得起来上朝。”

张新骂骂咧咧的穿好衣服,打开房门,深吸一口气。

夜风寒凉,昨夜的醉意瞬间散去不少。

“主公。”

典韦适时出现,“你醒了。”

“我就没睡。”

张新揉了揉腰。

“去准备车驾吧,该上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