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2小说>其他类型>开局怒怼李世民:这太子我不当了> 第449章 摆驾,入平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9章 摆驾,入平壤!(1 / 1)

渊盖苏文的突围部队如同受伤的野兽,在夜色和火光的掩护下,仓皇逃离平壤这座巨大的囚笼。

铁蹄践踏着城郊的泥泞道路,队伍中夹杂着惊惶的喘息、甲胄的碰撞声,以及伤员压抑的呻吟。

回头望去,平壤城已化作一片冲天的火海,映红了半个夜空,喊杀声虽渐渐远去,但那象征着权力倾覆和家园沦丧的景象,却深深烙在每个逃亡者的心中。

“加快速度!不准停留!”渊盖苏文的声音嘶哑却凌厉,他不断催促着队伍。

他知道,唐军绝不会轻易放过他这条大鱼,暂时的混乱之后,精锐的骑兵追兵转瞬即至。

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只要过了河,进入南部连绵的山区,就有周旋的余地。

他统治高句丽多年,在南方仍有不少忠于他的势力盘根错节,这是他翻盘的最后希望。

队伍中弥漫着失败和恐慌的情绪,但求生的本能以及渊盖苏文积威尚存,驱使着这群残兵败将拼命向前。

他们丢弃了不必要的辎重,只携带武器和少量干粮,沿着崎岖的小路,向着东南方向亡命奔逃。

对死亡的恐惧、活命的本能、还有对渊盖苏文的盲从,驱使着他们背井离乡,丢弃尊严!

其实他们都清楚,从放弃都城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成了丧家之犬...

……

与此同时,平壤城内的战斗已接近尾声。

大唐的旗帜在城头飘扬,主要街道已被唐军控制。

士兵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肃清残敌,扑灭大火,收拢俘虏。城内零星的抵抗如同潮水退去后的涟漪,迅速平息。

李靖身披重甲,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策马行走在仍弥漫着硝烟和血腥气的街道上。他面容沉静,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战后的景象。不时有校尉前来禀报:

“报大将军!王宫已被我军控制,高句丽王高藏及其宗室皆在宫中,未有损伤!”

“报!西城残余‘幢兵’已全部肃清,叛军首领朴景武、金汉松等人请求谒见大将军!”

“报!东城大火已被控制,正在清点府库!”

李靖微微颔首,沉声下令:“妥善安置高藏王及其家眷,严加看守,勿要怠慢。传朴景武、金汉松等人至临时帅府问话。

另,速派斥候探明渊盖苏文逃窜方向,命高惠真、契苾何力率本部精骑,立刻出城追击!务求擒杀此獠,永绝后患!”

“遵令!”

在原本属于莫离支府、如今被临时征用为唐军帅府的大堂内,朴景武、金汉松等人被引了进来。

他们身上带着血污和烟尘,神情疲惫却又夹杂着兴奋与一丝不安。面对威名赫赫的唐军统帅,几人连忙躬身行礼。

“罪将朴景武(金汉松),拜见大将军!”

李靖目光如炬,打量了他们一番,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尔等弃暗投明,献城有功,于大唐而言,非是罪将,乃是有功之臣。起身回话。”

“谢大将军!”几人松了口气。

“将城内叛乱及尔等举事经过,详细道来。”

朴景武定了定神,将如何收到崔利德密信串联,如何利用民怨和“敢死队”哗变之机起事,以及如何夺取西城城门、发出信号的经过,原原本本地陈述了一遍。

金汉松也补充了自己作为内应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守军士气低落、人心思变的情况。

李靖仔细听着,不时询问细节。听完之后,他脸上露出一丝赞许之色:“临机决断,把握时机,尔等确有大功于王师。

陛下早有明谕,只诛元凶渊盖苏文,胁从不问,立功者更有重赏。你等且先协助安抚旧部,维持秩序,待本将军禀明陛下,自有封赏。”

“多谢大将军!我等愿效犬马之劳!”朴景武、金汉松等人激动地再次拜谢。

他们知道,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乃至未来的前程,总算有了保障。

金汉松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那块早已冰冷的麸饼依然还在,它见证了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

……

辽东城,唐军大营。

天光微亮,平壤城破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速传回。大营内外顿时一片欢腾。

中军大帐内,李世民听着驿马快报传来的详细军报,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而欣慰的笑容。他放下军报,对帐内群臣道:

“药师不负朕望,将士用命,平壤已克!渊盖苏文焚城突围,仓皇逃窜,已是穷途末路!”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重臣纷纷躬身贺喜:“陛下神武,运筹帷幄,终克此顽敌,平定辽东,此乃不世之功!”

李世民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鸭绿水,望向高句丽南部广袤的区域,沉声道:“平壤虽克,然渊盖苏文未擒,高句丽南部余孽尚存。

传朕旨意:第一,犒赏三军,有功将士按律叙功封赏,阵亡者优加抚恤。

第二,迅速安定民心,恢复秩序,宣扬大唐仁德,不可滥杀无辜。

第三,令李靖,穷追渊盖苏文,勿使其渡河!若能擒杀,赏千金,封万户侯!”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外,以高藏王名义,颁布安民诏书,传檄高句丽各城邑,令其速速归降。

顽抗者,城破之日,玉石俱焚;归顺者,既往不咎,各安其业。”

“陛下圣明!”众臣齐声应道。

李世民缓缓起身,那动作带着一种千钧之重,仿佛整个平壤城的命运都系于他这一起身之间。

他目光扫过帐内欢欣鼓舞的群臣,最终落在那份报捷的文书上,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走吧,”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进城。朕要见见那高句丽王高藏。朕倒要亲自问问他,是谁给他的胆子,敢对朕的大唐起异心!”

此言一出,帐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感受到皇帝话语中那隐含的雷霆之怒与绝对主宰的气势。

这并非针对已成的胜利,而是针对那敢于挑战天威的根源。

“摆驾,入平壤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